编者按:每年的今天(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由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于1983年确定,目的在于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使消费者权益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得到更好的保护。
消费者权益保障是国际性问题。尽管不同国家体制和法规各异,对消费者维权问题的手段或方式也不尽相同,但追求美好和安全的生活无疑是全人类的共同向往。在本期文章中,我们将放眼海外,约请不同国家的作者分享关于消费者权益保障的所见所闻,来看看在消费者权益保障方面,不同国家又有一些什么教训和“妙招”。
德国:国民性格如何影响消费者权益意识?
德国也有食物“刺客”事件?
最近有条关于食品物价的新闻荣登德国国内外各媒体平台的头条主页——德国著名连锁超市Edeka一根身价3.29欧的黄瓜“刺客”一战成名。作为资深德漂的我却对此看得很佛,黄瓜啥的吃不了就吃土豆和卷心菜呗,它们都属于德国特产,抗冻耐寒,要多少有多少。
不过,因为涨起来的菜价,我周围的德国同事纷纷表示,都不买BIO(有机种植)的蔬果了,超市里谁打折就吃谁。“离得近”“价格低”“品种新”也成为我选择超市和食物的关键词。
黄瓜“刺客”荣登德国新闻榜首
被网友疯狂“玩梗”
黄瓜“刺客”